close
這是我前陣子閱讀的書籍,
藉著這篇讀書心得,我想,
我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,特別是基督徒。

它叫做
閱讀書籍:小屋 The Shack
作者:威廉.保羅.楊 Wm Paul Young


初時,看到書名「小屋」,我完全不明白它的意義。
接著,從書訊中描述得知:
在一個女孩發生意外後,對整個家庭產生巨大的影響。
細細品味「小屋」後才驚覺,作者寫的是一位父親麥肯,怎麼走出他的巨慟?
事後,他該怎樣面對其他的孩子呢?
深入到心中最黑暗痛苦之處,他又怎麼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?


這本書寫的很奇妙,書中的「上帝」邀請麥肯回到命案現場,
面對面與他溝通,醫治他內心的傷口。
不了解的人,往往就像男主角一樣問道:「難道女兒沒有權利受到保護嗎?」
事實上,孩子是因為被愛才受到保護,不是因為他有權利受到保護。
這讓我想到,當我們受到挫折、痛苦時,
只會想到自己的權利,沒有想到背後的恩典。

就像以前,有一次我在球隊練球時,
我盡力地把教練要求的籃球動作做好,
結果卻不慎扭傷腳踝,
痛得我內心吶喊:「我都這麼認真了,為什麼會在這時候受傷?」
現在回頭想想,因為受傷讓我只能在旁邊看別人練球,
結果,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更多技巧呢!
之後我在練習時,變得更懂得小心;
當同學受傷時,我也提供一些緊急的處置方法。
原來,這就是事情背後的意義。


在「小屋」中,讓我看見了父親的愛。
即使孩子中,有些是叛逆的、優秀的;
有些是有缺陷的,或是健康的,
做父親的都一樣愛他們,他特別愛每一個孩子。
這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啊!
書中「智慧」的化身:蘇菲亞對麥肯說:
「你必須從你的五個孩子中選出兩個,進入天堂度過永生;
你也必須選出三個孩子,在地獄度過永生。」
麥肯哭著大喊:「我不能,我不能審判孩子下地獄。……
求你讓我為我的孩子去,拜託,我求你,拜託……」
這段話的意義遠超過字句本身,
即使要付上一切代價,也在所不惜,
父親無條件地愛著所有的孩子。

雖然我還未當父親,但是我身為孩子,
能夠享受在被愛的過程中,這是最幸福的。
我的父親就常常擁抱我和弟弟,完全不帶勉強、毫不吝嗇。
在家中,父親的愛就像這樣洋溢在整個家裡。


漸漸的,男主角麥肯了解到女兒的死並非毫無意義,
而「愛」也重新環繞在他身上。
但是他要走出巨慟、走出痛苦,就必須再做一件事:「饒恕」。
「饒恕」真的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,
世上又有幾個人能真正放下仇恨呢?
我們常會想:「他帶給我那麼大的傷害,我憑什麼原諒他?
我怎麼能忘掉?遍體鱗傷的心靈,又怎能這般輕易的痊癒呢?……」

這個大問題,透過此書,我學到原諒的功課。
主角麥肯含著眼淚說說:「老爹,我困住了。
我就是不能忘記他做的事,我忘得了嗎?」
但,原諒並不是遺忘。

原諒能使自己和別人都得到釋放,也讓雙方不再背負重擔。
原來,這也就是愛。
人在「愛」和「原諒」中,找到比「恨」更大的力量!
針對原諒,讓我感觸良多。
過去我曾經和我的一位好朋友吵架,
這種吵架不是罵人,而是他有時嗆我一下、有時虧我一下,然後讓我被誤會……。
我真的愈來愈不開心,朋友也做不成了。
那時候,心裡有兩個聲音:一是原諒他,並改變自己的態度;
二是和他決裂,永遠不當朋友。
然而,我想了許久,才決定選一方案,原諒他吧!
之後,一天過了、一週過了、一月過了,我們之間有些微的變化。
沒有了嗆聲,沒有了誤會。
我對他不再有不高興,他對我也不再有負面的態度。
這就是原諒與愛的力量,我們變成了最好的朋友,
因為重擔卸下了,「饒恕」使雙方建立美好的關係。


小女孩的死,不只影響了主角麥肯,也影響了她的姊姊。
麥肯還得學習如何面對這個過度憂鬱的孩子。
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自己,然後面對別人。
帶領他們一起度過、陪伴,接著再次學習,
陪著需要的人一起經歷,如何走過巨慟?

面對悲傷,我們還得努力的活著,
這是人生必須學習的課題。
「小屋」其實就代表著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塊傷痛之處。
讀完此書,我已經知道如何用「愛」來克服巨慟。
「小屋」不再是隱藏的痛處,它將會帶來祝福。



心得外的心得

這本書寫到許多關於基督教的事情,讓我眼睛為之一亮,極其震撼。
人們常常面對苦難時,就心想:「神為什麼離棄我?」即便是主角無辜的女兒遭殺害。
但是,我們是否想過:「當我只看見自己的痛苦時,或許我就看不見神了。」

無論如何,神愛你,你被創造出來,是要來被愛的。
活著沒有人愛就像剪斷翅膀的鳥,如果痛苦很久都沒有解決,你可能會忘記你本來就是被創造來飛翔的!

當人類只在乎主權時,就沒辦法與神有好的關係,
因為三位一體的上帝之間沒有主權,只有合一。

許多特別的觀念,我都在書中被提醒,
願小屋這本書能祝福更多人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