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底有一個教學觀摩課,是大四上實習的最後一關,實習學生要在所屬班級教一堂課,給老師看,也給教授看。

        我暗自禱告,求上帝幫助我認真的預備這堂課;我也對這堂課有個期許:我要用最認真的態度,預備最詳細的教案,最齊全的教具,最用心的教學作為我實習的結束。

 

        其實我想教育人難免會思考自己到底學到了多少?自己有多少本事?自己夠資格成為一名老師嗎?這些問題始終沒有一個確切答案,反而是我發現我自己的弱點、我的缺乏,我也看見許多同學熬過最痛苦疲累的過程,他們努力的過程令我敬佩,並常深感不如。

 

        我想成為一位有溫度的特教老師,所以溫度很重要,專業能力同樣重要。可是何謂特教專業?絕對是那些問題行為處理的能力,也絕對是細心熟識的學生能力分析,是對於學生個別化的教學調整,也是針對身障學生設計的「專屬」課程。若你以為特殊學生的智商相對低落,因此特教老師也不用太專業,那可就大錯特錯了,正是因為智商的關係,特教老師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在備課,他需要絞盡腦汁幫助學生學會,他要依據學生的能力做課程的發想與規劃,認真的特教老師,總是想破頭的備課,絕對不是輕鬆應付教育。

 

        那天晨間的跑步時間,老師跟我說,我可以去設計一堂主題課,單獨出來的主題課。經過一番討論後,我決定教學生有關「情緒」相關的主題,因為他們年紀還小,尚有許多情緒管理的問題,不如我就先從辨識情緒開始教起,並且帶到一點點處理情緒,如此也可以為之後的課堂做預備。爾後我又躊躇了半天,最後才決定要教「生氣」這個情緒。

 

        老師跟我說,先把「學生能力分析」寫出來交給他審閱。說到學生能力分析,可擁有不少學問,我得先針對每一位孩子的認知能力、粗大精細動作能力、溝通能力、感官能力、社會情緒、特殊需求等等,每一項能力都逐條分析,並且寫的愈具體愈好。

        在這一關我就關卡了,我發現我的時間不夠用,當我分析每一位孩子的能力所花的時間都比我預留的還要久。我常常在撰寫的時候想破頭,回想與孩子相處的狀況、處境,想像每一件事情發生的當下,孩子能做到甚麼、不能做到甚麼,恨不得回到與孩子面對面的狀態,一次寫的清楚明白。

 

        我突然發現,我其實沒那麼了解孩子們,因為我對他們不夠了解,我才會在能力分析上卡關,原來特教老師考驗的是你多了解孩子,了解又可以到什麼地步?

        當我自認為自己很了解含孩子時,我所了解的範疇僅只停留在認識而已。

 

        後來,好不容易寫完學生能力分析,接下來便進入到課程的部分。我又遇到問題了,要先寫課程流程還是先寫出教材分析與教學重點?我應該先查查教育部頒訂的學生能力指標吧!不對不對,指標不打緊,我得先釐清自己究竟要教甚麼才對,所以應該回歸到學生能力上面。

        很多的問號在我腦中像跑馬燈一般閃過,每每開啟視窗拉好教案表格,我又坐在電腦前沉思了半天。然後拿出學長姐的教案翻一翻,思考自己的教案應該擁有甚麼,又什麼可以捨去。

 

        最後,我雙手一攤,還是先去喝杯咖啡,看個Youtube好了。

 

        就這樣無止境的循環在我預備教案的過程中屢試不爽,「萬丈高樓平地起」,一句古老的、講到爛的名言不斷在我耳邊響起,我知道我若是要成為一名專業教師,我就要克服這些教育基本功,我知道我必須認真的寫出完整一份教案,接著才有可能有第二份、第三份。

        那時候真的覺得很無力,其實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也像我一樣過吧,那些走過大四的學長姐,那些跟我一起實習的同學,到底他們是怎麼面對的?前輩老師們也度過這樣的煩躁掙扎嗎?他們都可以了,難道我不行嗎?

 

        萬丈高樓平地起,然後我開始勾勒出我教學的輪廓。

        萬丈高樓平地起,我開始思考如何在一節課當中做出個別化調整。

        萬丈高樓平地起,我分析了教材、找出了能力指標,我擬定了專屬每一個學生的評量方式。

 

        最後,我晚了與老師約定好的截止日期一天半,將完整的教案寄給老師參閱。信中,還很不好意思地跟老師道歉,沒有如期繳交,而此時的我,距離期末教學觀摩還有兩天半。

 

        一寫完教案的我如釋重負,但壓根兒忘記教案只是整個教學的一部分,還有教具、還有增強版,還有我個人的教學練習。那兩天,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做平常的事情,讀平常的課業,忙平常的事情,一直到教學觀摩的前一天下午,我才驚覺我我真的應該加快腳步,時間不多了。

 

        時間真的不多了,意識到光陰如水流,不把握,就流逝,但殘酷的青春也只有一次。

        我知道凡事急了都強求不來,卻也因著這樣的機會更認識我自已,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。

        當我一閒下來,我就會浪費時間,我就會問自己到底在做甚麼,我就會不甘心那些我未實現的理想,即便只是利用空檔看一本書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我又打開電腦,將我拍攝的重要照片作為教學資源,將情緒繪本製作成PPT,結合日常生活的情節,我知道這會是一堂精彩的好課!那一天從傍晚開始,馬不停蹄,不斷的修,不斷地改,希望學生能力差異不會影響他們的吸收品質,因為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聽得懂。

 

        一邊製作教材,我一邊備課,熟悉教學流程,又細讀高組與低組的PPT有什麼差異,我應該如何做調整。時間也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,當我回過神來,已經過了午夜12點。

        我想起老師通常都是十點入眠的,這一晚已經超過他的睡覺時間了,老師竟然也沒有來信催我的教具,是不是真的很信任我呢?

        還是說,他想看看我這位實習生,能夠玩出什麼花樣,我的本事在哪裡,我的態度在哪裡?

 

        我不會讓他失望!我心裡這麼想。

 

        於是將所有教案、學習單、教具整理好,編上清楚的名稱,我EMAIL給老師,敬請他期待隔天一早九點鐘的教學觀摩。

 

        這時候是該睡了,但是我不能睡,因為我還沒有製作完增強版(搭配增強制度使用,這是一種鼓勵學生專注與學習的制度),所以我拿出我先預備好的美術材料、紙張,一一開始剪貼、畫畫,然後貼上磁鐵,結合聖誕節剛過的氣氛,一顆充滿燈飾與彩帶的聖誕樹增強版油然而生。

        那一晚我的做事效率特別好,而且我很興奮,完全不緊張,我知道我每一步該怎麼走,我知道我正在預備一堂很有趣的課程,我知道這張增強版製作出來將會帶來多大的用處。

 

        有多少老師曾經為了教學廢寢忘食的備課?很多,一定非常多!

        有多少老師會絞盡腦汁想破頭,如何幫助學生學會,思考學生應該學會甚麼?一定也不勝其數。

        年紀輕輕的我在想,前輩們一個一個走過這樣的路,不敢說每一位都是甘心樂意,但真正熱愛教學以至付上代價的人也一定不在話下。

 

        那麼,到底一個人將生命投注在一件事情上是甚麼滋味?我做得到嗎?我甘心樂意、義無反顧麼?

        如果,我是說如果,如果我認真、用心的投注,那麼在教育潮水間,一波又一波的世代交替中,我能夠激起多少浪花?

 

--------後記--------

        天亮了。

        天亮的我開始一路緊張到上台前一刻,我為教學興奮,也為之緊張。

        如果說在正式的國家教育單位體制下,隸屬於正式課程中,完完全全由我教學的第一堂課,那是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語文課。

        那天我教的很開心,而且教的很好,老師的肯定讓我知道她沒有失望,上帝應允祂的承諾,祂永遠與我同在。

        我想這就是為甚麼我要寫下這篇的原因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