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我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乖孩子,
我自己當然也盡力做好本分。直到最近看完這本書,
我才恍然大悟:「乖」可以學到許多事情,
但是自已真正成長,卻是從「不乖」的過程學來的。
總總「不乖」結合起來,方能讓自己長大成心中想望的樣子。

 


許多事情是自己原本不情願的,
沒有自己想過、自己體會,是無法知道其中的美。
作者說了他的孩子起初不想上學,
但是作者讓他自己去想,上學與不上學的優缺點,
最後那孩子決定回去學校上學,而且充滿了鬥志!
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?因為「想過了」。

 


這點我體會很深,當初母親幫我報名爵士鼓班,
我只是想試試看,並不真的想用心學。
果然在一個月後沒聽母親的話,不學了,因為我覺得打鼓很難、很累、很麻煩。
一年後又有一個機會可以學鼓,這時候我才認真思考
「我到底想不想學打鼓?」「學會了可以做什麼?」
結果我帶著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學習,不僅學的快,還讓我樂在其中!
我更沒想到,因為有打鼓的經驗,高中進入熱音社竟然可以擔任教學長。
唯有自己思考過,才可能對自己人生的選擇有更深刻的認知。
作者說的好,千金難買早知道,
這個「知道」卻是得經過孩子們從「不乖」的實踐中去換來的。

 


在學校教育中,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知識,
但是與其說是學習知識,還不如培養一個能夠「獲得知識」的能力。
作者鼓勵我們要多問問題:「為什麼標準答案一定是標準的呢?」
真的是如此,二十年前看起來是對的東西,二十年後可能就被推翻掉了。
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,
有時候壓力太大,有時候灰心冷意,此時,快樂就是能量!
換個角度想事情,用正面積極的力量可以化解許多問題。

 


書中有個小故事很妙,一位病人因為終生要吃藥而心裡沮喪,
醫生告訴他:「只要是藥沒有副作用的話,你就把它當成飯好了。」
飯和藥都是幫助我們的,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思考,吃藥就不再那麼厭煩了。
「快樂」可以帶給自己能量,也能幫助別人,
因此有了獲得知識的能力,再用快樂來助長、來分享,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!
原來「力量」或「阻力」,其實都是一念之轉呀!這不是很奇妙嗎?

 


未來無可預期,此刻最重要的就是用我們的熱情,累積,
然後創造出真正的視野。
作者在書中分享到,眼界和視野是不同的,眼界是一切技能發展的基礎,
有了眼界加上經歷再加上想像力,才能有寬廣的視野。
至於眼界的培養,可說要越早開始越好,因為眼界是需要時間來經歷的。

 


一個國小的學生,他的人生當中還沒有經歷國中畢業前的考試:
基測這種大考,當然無法體會那種對讀書的又愛又恨,
以及考前緊張的氣氛等,還沒經歷,也就還沒學到。
我也是這樣過來的人,然而從現在回顧以往,
我很喜歡頻果電腦創辦人賈柏斯的一句話:
「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,只有在未來回顧時,
你才會發現你所經歷的種種,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。」
這樣累積後連結,一直是我所要學習的,這本書又再次讓我甦醒。

 


「不乖」這本書啟發了我許多以前沒思考過的事情,
當然不只有我心得寫的這部分。也許自己有一種「現在才看完這本書」的感覺,
如果早一點看完,不是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答案嗎?
結果書中作者提到,莎士比亞有一句話說:「凡是過去,皆為序章。」
所以我可以大聲吶喊:「我的人生,才正要開始!」
其實「不乖」並非教我們離經叛道,
而是告訴我們要找出人生中不同的可能性,
進而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