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       這系列文章的出現,來自提論文計畫口試前,有許多未知的狀況和感受,當時我感到很茫然,也問了助教和同學很多問題。因此,我決定把它記錄下來,提供同學或其他朋友參考。最初主要是記錄簡單的經驗談、資料的蒐集與整理,以及計畫口試前的預備,後來於正式畢業後,再補充其他內容,例如:找指導教授與確認研究方向。並另外記錄了另一系列:從計畫口試到Final正式口試,心得分享

 

        我畢業於國北教大的特教所,碩士論文研究以質性為主,量化為輔,以下分享為個人經驗,每個專業領域或系所可能有很大的差異,因此大家加減參考就好。祝福你也可以順利前進,完成研究所的學習與產出!

        以下為各部分的標題:壹、找指導教授與確認研究主題;貳、文獻蒐集、整理與書寫的技巧;參、更好的Meeting方式;肆、心路歷程,與論文計畫口試小叮嚀。

 

壹、找指導教授與確認研究方向

        相較於理工學院的研究生,在入學前通常就找好實驗室與指導教授了,教育學院、文學院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生,則多為入學後才開始找指導教授。我入學時,就詢問助教,通常學長姐是如何找指導教授?助教建議我不急著找教授,而是先修一些課,在過程中認識教授,同時一邊摸索自己想做甚麼方向的題目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建議大家,可以先對自己的研究所生涯做初步的規劃,你預計多久畢業?你會想要另外修教育學程嗎?你有升博班的考量嗎?經過我的初步規劃後,我預計自己入學後的第二個學期,要開始找指導教授,並在期末前確認研究方向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所以入學的第一個學期,最重要的就是熟悉研究所的生態、課程,適應研究所的生活。第二個學期,就可以開始同步搜尋,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文獻,我有兩個建議:第一,搜尋文獻可以盡量結合你所修的課程,例如教育研究法當中,期末作業需要分析數篇文獻做比較,我就可以結合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這樣在找文獻上也會更有動力。第二,將搜尋到的文獻做初步整理,例如:這個主題,過去的研究做了甚麼?有什麼共同的發現?跟我的興趣有甚麼關係?然後把它簡單書寫下來,有助於未來找指導教授時,跟教授討論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於此同時,大家可以多問問系上的學長姐,對於系上教授的認識或觀察;可以去搜尋系上教授發表的期刊、博士論文,或是指導過學生的論文主題,來判斷是否適合邀請為指導教授;當然,如果有修過教授的課最好,你可以很快的判斷這個教授的風格,給你的感覺如何?找指導教授有一個關鍵因素,就是「合不合的來」?契合度真的很重要,很多人只是按著教授的名氣,或旁人的說法當作參考依據,結果發現自己聽不太懂教授的話,然後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跟教授互動,真的很辛苦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最後就是親自寫信,或於課後主動約教授討論的時間,表達你對該主題的想法或發現。這個過程不宜太快給予承諾,因為你需要時間跟教授互動看看,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斬釘截鐵地說:想當教授的學生,你可以用「討論」或「詢問意見」這類的詞語。當然,教授也不一定想收你,他可能已經收滿了,他可能對該主題不熟悉,他可能……,各種情況都有,不用過多猜測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總之,在討論過程中,將你之前整理的資料與發現跟教授分享,並且表達自己對某主題的興趣,想聽聽教授的意見,一邊觀察與感受跟教授的互動是否自在,他說的話你理解嗎?跟的上教授的速度嗎?感受一下教授有意願嗎?我的指導教授,林秀錦老師就給了我一些建議,並且鼓勵我回去再找找看相關的文獻,最後,我跟老師來回約了三次,每次間隔2到4週,在第三次我才正式提出,想找老師擔任我的指導教授,而老師也答應了!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整個過程中,研究主題先確認方向就好,最終會走到哪裡,都還有可能隨著每次Meeting而產生變化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eyesno 的頭像
    steyesno

    小周老師出任務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