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貳、        寫論文,你需要知道的事

        論文計畫口試後,首先便是把計畫口試時,口試委員提供的建議加以修改或補充。有部分建議是要等到資料蒐集完畢後,才能執行的地方,因此我當初也做了記號,以確保未來回頭修改時能看得懂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段時間通常就是正式進行,資料的蒐集與分析,並且開始書寫研究結果與討論。在資料蒐集時,我建議大家,一蒐集完某份資料,就將其做整理與歸類。這樣等到後期累積許多資料時,才不會混淆或是找不到。你需要將資料做清楚的命名、歸檔,在電腦的文件中,也建議排序整齊,好讓你「需要找它時,輕鬆就可以找到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由於我的論文一大部分採取質性研究,分析數篇反思日誌和訪談逐字稿。我原本想使用,線上的逐字稿轉譯工具(可以參考:雅婷逐字稿),但我最後還是決定由自己聽打,我覺得會加深我對該筆資料的印象,我使用oTranscribe(https://free.com.tw/otranscribe/)作為聽打工具,非常推薦。免安裝下載,只要上傳檔案,便可於線上聽打,可善用控制鍵盤暫停音訊或回放,還可以加入時間戳記,備份也非常方便、安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寫論文時,非常需要觀摩前輩們的作品,最好是先看過大量的期刊文獻,當作你對研究型文章的認識基礎。因為期刊文獻絕大多數,都比未發表的論文來的有品質,尤其碩士論文,品質真的參差不齊,對於初出茅廬的研究生來說,閱讀到品質較差的碩士論文,可能還會誤以為這已經是經典、常理,反而學到了負面教材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尤其質性研究,寫作風格、資料呈現方式,可能不同研究者,或是不同領域,會有不一樣的書寫方式。在這邊舉一個例子,如下圖,當你的論文要引註受訪者說的話時,你會傾向敘述完一個段落,再附上質性資料作為引註?還是你傾向在文句中,嵌入受訪者說的話?

 

 

1629877294434.jpg

////

1629877420522.jpg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兩種方式並沒有絕對好壞,端看你的寫作敘事風格與需要,以及跟指導教授達成共識,當然,也要看你的研究領域,是否接受這樣的寫作風格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寫質性研究時,尤其研究結果,我會建議先寫一個段落,就將內容交給指導教授看,確認寫作手法、風格,以及內容的呈現方式,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。因為質性研究,非常吃研究者的寫作功力,而質性研究的風格差異很大,研究生和指導教授要在過程中,找到一個平衡!

 

        我當初寫第四章時,有一陣子指導教授很忙碌,沒有辦法看我的內容,等到我寫了好一大段落之後,指導教授提出需要修改資料呈現的方式。我當時真的愣住了,覺得心裡壓力好大。並不是內容不好,而是研究結果呈現的方式可以調整,但是那一調整,是整個寫法都要修改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才發現,我跟教授對於研究結果的呈現,切入的邏輯不太一樣。兩者都沒有錯,但就是呈現方式不同,後來我就接受教授的建議大幅度修改,論文寫作時間也開始無期限的延長。最後,的確我自己也發現,自己有盲點,教授建議的呈現方式,真的比較清晰有脈絡,很謝謝教授的幫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也提醒大家,所有你用過的資料、寫作的段落、細節的資訊,都可以保留,把它變成備份,不要刪除。因為你不知道,未來何時可能會再用上。有可能現在你跟教授討論刪除的部分,幾個月後需要補充回來,或是口試之後,委員建議新增回來,這都有可能發生,所以任何資料都必須做妥善的保存。所以我常常會開很多新的Word,例如Meeting後,指導教授希望我,比較大幅度地修改某一節,我就會先把原本的檔案複製一次,然後用新的檔案去修改該小節,原來的檔案就註記日期與版本,留做備份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提供給大家,兩個對我來說,很有效率的寫論文技巧。第一,善用顏色字體。我會使用顏色作為記號,例如,讓老師知道,藍色字是我這兩週新增的段落;紅色字,表示還未完成,還需要查資料或補充的地方;綠色字,代表寫給我自己看的提示、疑問或思考中的問題等等。當老師看完,或是我的問題解決了,我就可以改回黑色字體!如此一來,整篇論文,哪些地方還需要修改?哪些地方要給老師看過?哪些地方還要再討論?都能一目了然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第二個技巧,是縮小視窗。我會將我的論文Word縮小至電腦螢幕一半的大小,然後另一半的空間留給閱讀的文獻、訪談逐字稿、相關要查看的資料等。我發現這樣同步比對、同步參照非常有用,你的思緒才不會在切換視窗時被打斷。有時候,進入寫論文的水流後,靈光乍現,會很想一鼓作氣完成一個段落,這時候,這個小技巧,真的能幫助你保持在文思泉湧的狀態中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至於,倘若需要統計分析軟體,可以查詢學校計網中心,提供的SPSS統計軟體服務,甚至可以安裝遠端控制程式,在家裡連上學校的電腦,操作SPSS統計軟體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整個第四章,研究結果與討論,可能會有多次的修改內文、順序、資料呈現的方式,這時候,倘若之前設定好章節標題,就能夠非常快速地,移動段落位置。另外,我們會需要與之前探討過的文獻做討論,可是,質性研究有可能在資料蒐集與分析時,發現新的議題,是第二章文獻探討沒有討論過的。因此,這時候你可能會需要再去閱讀、查找新的文獻,以與研究結果做討論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書寫論文的後期,都會需要再回到前三章做修改,一步一步將論文修改至完整,如有需要,甚至會修改研究動機與目的,以及論文主題,這些都需要與指導教授加以討論。

        以下幾個概念,都是我曾經被指導教授,和口試委員提醒過的部分,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跟大家分享。

 

  • 避免以表代文

        起初,我以為能用表格呈現的東西,就不需要用文字說明。但是在碩博士研究的論文中,任何「表格」的內容,都需要在內文中詳細說明,以至於表格可以做為重點整理,而不是僅放上表格,但卻看不到詳細的解釋。

 

  • 有依有據,用詞要留意

        寫論文時,無論是質性或量化研究,每一句話都要有所依據,特別在闡述研究結果時,要避免過度解釋你蒐集到的資料,我們的用詞用語,都不宜太過武斷。例如,在我的研究中,我將部分蒐集到的質性和量化資料,解釋為學生態度改變的因素之一,但經過教授們的提醒後,才知道我不能直接說,這就是影響的因素,我只能說:觀察到的現象、前後有所差異等。

 

  • 研究結論濃縮重點

        我寫的第一版結論,教授認為太過冗長,也就是太多了。我的教授建議我,就想像我需要在1-2頁中陳述完研究結論,這樣我就比較知道應該要濃縮至什麼程度。並且結論與建議這兩部分,都不會、也不該再出現引用前人的文獻,僅呈現研究者自己的歸納與產出。

 

  • 具體可行的建議

        研究建議的部分,你需要根據研究結論,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,請不要寫的太口號,例如:沒有做這篇研究也能得出的建議。

 

  • 是特色還是限制

        研究限制的部分,我也曾經參照前人的論文,寫下一些共同性的研究限制,但口委就問我:「對你正在做的研究來說,這些到底是限制?還是其實是研究的特色?」沒錯,因為質性研究要的並不是類推,而是探究個案本身的樣貌。同時,在寫限制時,也需要問自己,為什麼我無法移除這些限制?倘若真的有困難,才寫下這樣的限制。

 

  • 不是別人怎麼做,我就要怎麼做

        在選擇研究工具時,我犯了這樣的錯,以為參考前人的選擇就是對的,殊不知被口委詢問:「我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工具?」因為別人也這樣選擇,不代表我們就必須這樣選擇,我們需要在論文中提出合理的原因,寫下我們使用這個量表、工具等等的理由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寫在最後,很開心你讀到這邊,這是「從計畫口試到Final與畢業」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。我原本預計於2021年的三、四月提Final口試,但事與願違,總是達不到自己的進度,總是有許多能修改、調整的地方。經過了每日漫長的修改後,最終,於七月中進行Final口試,八月中畢業。很感恩,馬拉松終究有跑完的一天,論文也會有寫完的一天,加油,朋友,一步一腳印,你也終將看見美好的成果。我想為你做一個祝福的禱告:

 

        親愛的天父,謝謝讓我透過這篇文章,祝福了眼前這位朋友,我知道他是你所愛的孩子,也是你樂意祝福的對象。求你保守這位研究生的心,無論現在的情況如何,無論書寫論文遇到多大的挑戰,都求你賜給他一個健康、正向的心,也就是良好的情緒。幫助這位朋友,順利完成他的論文,從中學到生命的功課,對他的一生都有幫助。也求天父賜下愛的關係,在這位朋友的周圍,使他跟教授、同學、家人、朋友都有健康的關係,支持他勇敢地往前進。這樣禱告,是奉耶穌的名,阿們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eyesno 的頭像
    steyesno

    小周老師出任務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