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貳、文獻蒐集、整理與書寫的技巧

 

一、文獻整理:強大的Excel表格

        書寫論文時,必須先閱讀數十至數百篇文獻,從過程當中進行篩選,一步一步找到核心文獻,與自己的研究做討論。至於如何查找文獻,這部分先不談,大家可以從Google學術搜尋,或是從所屬大學圖書館,購買的國內外線上資料庫搜尋文獻,國家圖書館的線上資料庫,也可以查到國內許多期刊文章,和碩博士論文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你找到許多研究文章時,需要把它們做有效的統整,以便於你找到更深、更廣的文獻,或是便於記錄你的看法,以及寫第二章文獻探討時,會需要不斷地檢視你閱讀過的文獻。文獻的整理非常重要,但是每個人做記錄的方式,都不太一樣,以下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,這要感謝我的好友簡耀的啟發!

 

        Excel表格可以包含編號(自己編的)、篇名、摘要、評論、延伸文獻……,可依照你的研究需要自行增加,例如新增實驗組、對照組。文獻整理出來一目了然,對於寫第二章文獻探討很有幫助。因此,每當我找到一篇適合的文章,我就會先下載,並把上述資訊填入表格中,然後在閱讀該文章時,想到甚麼評論或延伸的想法,就立刻註記在表格中。如此一來,當我要回去翻該篇文獻時,可以非常快速地上手,知道該篇文獻的重點、與我有關的地方、值得探討的地方等等。對了,我書寫中期之後,在篇名的地方,會直接改成該篇文獻的APA7版參考文獻格式,我認為更加方便。

 

12.png

 

二、為「研究發想」做記錄

        強烈建議每一位研究生,用文字記錄自己從零開始的研究歷程。可以簡簡單單用列點的方式記錄即可,這樣你會非常清楚,這一路走來的思緒變化、做了什麼調整,可以說,為自己的論文歷程做文字記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樣有甚麼好處?這些文字記錄,可以幫助你記下重要的想法,然後記下你目前寫論文遇到的狀況或問題,記錄每一次Meeting時,教授給予的建議。一步一步延續下來,你會看到自己的研究歷程,除了自我肯定,也能夠很清楚自己的研究到了什麼階段。你也會很清楚的「記得」每次Meeting討論後的結果,除了有助於自己後續執行外,下次Meeting前還可以拿來複習(重要)

 

        我自己從確認指導教授後,開始做這份記錄,一路從2020年1月,記錄到2021年8月,前前後後三十幾次Meeting,非常清楚自己的研究歷程。建議大家,每次Meeting完,在一天之內就要將討論結果記下來,不然,人類真的很容易忘記喔!

 

23.png

 

三、Word好幫手
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是使用Word來寫論文,那麼你一定要學會這些技能,讓Word成為你的好幫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有關Word的設定,我在寫論文之前完全不會使用,基本上平常也不太會用到,但是學會之後,非常方便。包含:文章架構—多層次清單、圖表標號、交互參照、圖、表、章節標題、參考資料、頁碼設定、輸出目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由於已經有專業人士在網路上教學,這邊就附上連結,或是大家可以自己google查查看喔!可參考:https://reurl.cc/Nr36y6

 

        很謝謝朋友怡平的教學,我花了好幾個小時,把這些稍微搞懂,書寫論文後期就非常方便,也非常有脈絡與架構,最後輸出目錄時也快上許多。重點是跟教授討論與修改時,設定好章節標題就非常方便修改、移動段落,真的非常推薦大家要學會!

 

        再來是參酌使用書目編輯軟體,例如:EndNote、Refworks。學校圖書館網站,通常都有相關資源教你如何使用。書目編輯軟體可以將參考文獻自動轉成相對應的格式(例如:APA格式),並且可以安裝在word上,方便你書寫時插入文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過,我個人後來放棄使用,因為我發現,有些文獻書目不齊全,使用書目編輯軟體跑出來也會是錯誤的格式,還要自己再檢查。再來國北教大原本是用Refworks,正當我開始熟悉後,學校合作的軟體改為EndNote…,還有這兩年逐漸格式轉為APA最新的第7版,我認為自己修改比較準確。上述各種原因我後來沒有使用書目編輯軟體,大家可以先摸索看看要不要使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最後就是提醒大家,論文記得常常備份、論文記得常常備份、論文記得常常備份,以防萬一,會很悲慘喔。我自己的習慣是,每次寫完一段落,就按一次存檔;或每間隔5-10分鐘就按存檔;當天寫完的檔案,就會上傳一次雲端;雲端隨時備份我寫論文用到的資料。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steyes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